黄海文学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加入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小说 散文 诗歌
开启左侧

燕归旧巢 杨乃华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4-17 08:55:3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燕归旧巢

杨乃华

久居城市,难得迎着和煦的春风,踏着初夏的暖阳,到乡下走一走、看一看,更重要的是再次回到50年代我出生时的老宅。

我家的老宅这些年几经修缮,由原来的泥草屋变成了如今的砖瓦房,因近几年没人居住,房前屋后杂草丛生,唯独有点灵动声响的就是一到春夏季节,屋檐下的那两处燕子旧巢带来的生活气息。

当我打开房门、推开窗户、拿起镰刀、割去杂草时,只见成双结对的燕子一会冲旋于梁间檐下,一会轻盈地穿梭于熟悉的小巷,一会又飞过头顶呢喃地打着招呼,就好像是用一种特殊形式欢迎主人的到来。难怪古人有言“农家开门迎旧客,梁间笑语乐陶陶。”因为燕子的学名为家燕,又是益鸟,所以“开门迎旧客”这五个字,真是形象而又贴切。

据民间有关史料记载:一只燕子能在秋去春回的这几个月中,啄食二十五万只左右的害虫,以利农事。而且燕子还是安居、顾家的象征,世人很早便将男女之间的爱情,喻之为成双成对的燕子,于是便有了“新婚燕尔”的成语,典出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。可见,对于燕子这一品质的称颂,先人早已就有溢美之词。

我伫立在老宅前,顿生“燕子初来语更新”的感慨。这时,我看见一只燕子落在旧巢边,歪着头,里外打量着这个阔别已久的家,随后欢快地跳进巢里。紧接着,又一只燕子,也许是伴侣吧也跟了进去,两个小脑袋不时地探出巢外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,像是在兴奋地交流着什么……

在另一个巢边,一对燕子飞进飞出地忙碌着。它们嘴里衔着泥草,精心修补着旧巢。看着它们,我心里满是好奇:它们春天从南方飞来,秋天又要飞走,一路要经过那么多山川湖海,经受着长途跋涉的考验;遭遇无数次狂风暴雨,承受着恶劣天气的挑战;还有来自更多天敌(如鹰、隼等猛禽)的威胁,体现着本能的适应与智慧。只有克服这些艰难险阻,最终才能回到北方温暖的家。这是为什么?

民谚曰:“燕子不进苦寒门”。因为燕子是候鸟,具有迁徙的习性。它们迁徙的目的,就是返回北方繁殖地,寻找旧巢或筑垒新窝,繁衍后代。它们之所以能年复一年地重复这样的旅程,就是对“繁衍使命”的一种坚守。这里所说的“苦寒门”,并不是说燕子嫌贫爱富,而是说燕子有辨识方向和回归旧巢的本能,通常会选择在北方温暖的气候中停留筑巢,不适应寒冷艰苦的环境,以此完成它们在北方“哺育后代”的使命,这是由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所决定的。

燕归旧巢,我回老宅。如今,我也像燕子一样变成了“候鸟”,秋冬时节飞往南方,春夏到来回归北方,以寻找退休后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。每当看到那些飞越千山万水的燕子,不畏艰辛地回到旧巢,就像我们在外漂泊已久的人,都渴望回到故乡的怀抱,更想看到那幢难以忘怀的老宅。

正如诗人艾青所说: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”我想,每个人都是一只飞翔的燕子,外面的世界再精彩,心中最眷恋的,始终是出生的地方。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,有我们的魂,是一生都割舍不下的牵挂。这一刻,我也像归巢的燕子一样,在老宅找到了心灵的归宿……

(1208字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作者简介: 杨乃华,男,黑龙江省巴彦县人,现住哈尔滨市。大专学历,部队退休干部。爱好文学,北国文学社会员。先后在《解放军报》《黑龙江日报》《哈尔滨日报》《作家故事》等20多家报刊和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,并多次获奖。

通联
姓名:杨乃华(72周岁)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号军工院内星源国际小区A栋5单元301室
身份证:230103195310259852
电话:15804635073
邮编:150001
微信:ynh1580
邮箱:15804635073@139.com
  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5-4-17 15:36:1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已读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海文学. ( 鲁ICP备19005798号 )

GMT+8, 2025-5-5 03:30 , Processed in 0.01642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